如何可更深入瞭解技術分析?
簡單來說形態學就是根據歷史行情走勢圖當中,找到類似且重複出現的圖形!
並且歸納出後續容易 往上漲 或者是 往下跌 的 圖形
來 透過歷史學習未來可能的交易機會 👌
同時這也是歷史高度重演的實質證據,畢竟市場交易背後都是人!人所建構出來的交易圖形其實背後都是人性與主力心態的展現喔!
▶️【價格行為 】– 波浪理論
波浪理論背後的邏輯其實非常直觀,也是很多 投資人判斷漲跌多空的重要工具 !當我們「 預期資產有更好、更高 」的價格時
通常你會發現 高點一路往上過高 , 低點不破前低 ,因為好的資產本身人人搶買。
反之,當我們預期價格「 產生疑慮 」
那麼你會發現 高點一波比一波還要低 , 低點還去破前低
那麼就代表市場對於該 資產沒有信心 !行情可能就會持續 走下波 囉!
股票價格是什麼意思?股價漲跌的原因是什麼?
市場先生提示:企業的融資能力是一種競爭優勢
想像一下,兩家業務相同的公司,一家投資人爭先恐後的投錢進去,另一家募資沒人理他,
最後誰比較容易勝出呢?這不是說募更多資金就一定表現更好,但無論是擴張成長或度過難關,股價表現都是有沒有良好的融資能力的訊號。
近年最典型的例子是Amazon和 Tesla,
這些公司早年都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虧損,但即使是在虧損時期,股價卻也反映出投資人的信心。(不要問我這信心哪來的,其他公司都沒這種待遇)正因為有充足的資金供應,所以他們能順利擊敗競爭對手取得行業領先位置,並逐步轉虧為盈。
這算是融資能力帶來競爭優勢的特例,
因為一但中途投資人失去信心、這些公司失去資金供應,它們也許就走不到今天的規模和地位。
如何判斷未來股價漲跌?
1. 基本面分析:
假設財務數據忠實地反映了公司現況,
透過閱讀公司的財務報表、分析財務數字、判斷經營者的風格等等方式,
去衡量公司的內在價值、潛在風險與預測公司的成長。
2. 技術面分析:
技術分析是反映群眾的情緒和看法,可以簡化過濾雜訊,
一般用在判讀比較短期的市場狀況,
如果想了解更多技術分析,可閱讀: 技術分析常見指標有哪些?
3. 籌碼面分析:
這類的分析方式是假設主力大戶有資訊優勢,並在市場上具有巨大的影響力,
透過籌碼分析能夠觀察到主力大戶在股市上的動作是在買進或賣出,
例如主力大戶正在大量賣出股票,就表示可能未來股價下跌的機率比較高。
股價要去哪裡查?
股價可以到Google Finance、Yahoo Finance查詢,以Google Finance為例,
進入網站之後,在搜尋欄輸入公司名稱或股票代號,就能查詢到股價了,
除了股價之外,也能看到歷史股價,非常方便。
或者更簡單,在google上輸入 “AAPL stock” 通常就會顯示出最新股價及歷史股價了。
股價的圖表呈現:一般會用K線圖呈現
快速重點整理:股價是什麼意思?
- 股價就是股票的成交價,也就是買賣股票時,買賣雙方同意成交的價格。
- 股價高低是由公司本身的價值、投資人認為的公司價值、市場的情緒決定。
- 股價的上漲下跌來自買賣雙方的出價,如果股票很多人想買,買方就會越出越高價,股價就會上漲,如果股票很多人想脫手,賣方就會越出越低價,股價就會下跌。
- 股價的上漲下跌對公司不會有什麼影響,因為一般人是在次級市場交易,價格是每天依市場供需波動。
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「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」教學課程,
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、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,
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,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。
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,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,
幫我按個讚,分享給更多人看到,謝謝!
專利地圖與技術分析
由於考量到專利的新穎性、進步性之問題,以及專利權獲證後技術是否有受到完整的保護,據此,通常會從技術穩定性、技術先進性和保護範圍三個指標來綜合衡量專利的穩定性。如上圖所示, 技術穩定性主要係針對專利是否發生訴訟、有無宣告專利無效、是否發生過質押保全、申請人是否提出過再審查、專利是否獲證以及前述指標發生次數之多寡來進行判斷評估; 技術先進性主要針對專利及其專利家族被引用次數、技術研發投入之人員數、涉及IPC小組分類數目、專利是否未發生授權,專利是否有發生轉讓,以及前述指標發生次數之多寡來進行判斷評估; 保護範圍主要係依據專利之請求項數目、佈局國家/地區數目、以及專利有效期限等指標綜合判斷評估。
針對 檢索結果集之專利 ,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分析,有助於找出專利技術的空白區,藉此,不僅可以設計專利侵權風險的規避方案,還可以為後續專利申請規劃保護範圍。此外,分析專利範圍,有助於評估專利權的穩定性,為後續可能發生的無效申請或侵權訴訟提供參考。
股價技術分析 如何繪製趨勢線?
趨勢線圖預測有時候可以幫助我們更早察覺趨勢變動的契機。圖/freepik
圖 14.1
圖 14.1 這份週線圖的涵蓋期間從 1944 年 1 月到 1947 年 8 月,其中繪製的一系列中期趨勢線說明了基本原理(參考「如何繪製趨勢線」一節)。請注意,任何一條上升趨勢線都必須銜接至少兩個明確的谷底,任何下降趨勢線則必須銜接至少兩個明確的峰位。有時候,兩個明確的銜接點僅相隔短短幾個星期,如 1945 年 8 月與 9 月的情況;在另一些情況下,決定趨勢線的兩個銜接點可能相隔數個月,例如 1946 年年初的上升趨勢線,兩個銜接點分別在 2 月與 6 月。必須注意的是,走勢圖只顯示最終確定的趨勢線。分析者當初還繪製了許多實驗性的趨勢線,包括好幾條上升趨勢線,但因為斜率「過於陡峭」,所代表的中期趨勢意義值得懷疑,例如 1944 年年初、1945 年年底,以及 1946 年年初的走勢。圖中顯示幾處價格突破趨勢線之後形成拉回走勢的有趣案例,如 1944 年 7 月、1945 年 4 月、1945 年 9 月,以及 1947 年 5 月;這個章節的後續討論將提及這類拉回走勢。
如何繪製趨勢線
首先,我們應該如何繪製趨勢線?就數學的定義而言,兩點決定一直線。因此,繪製趨勢線之前必須確認兩個參考點——以兩個波段轉折高點決定下降趨勢線,或以兩個波段轉折低點決定上升趨勢線。第 8 章已經說明繪製三角形排列邊界的方法,相關原理也適用於此。事實上,三角形或矩形的邊界,以及頭肩排列的頸線,都是特殊型態的趨勢線。
假設目前行情處於主要趨勢的底部,我們透過價格的後續發展說明一系列上升趨勢線的繪製方法。為了簡化說明,假設既有空頭市場的底部由矩形排列構成,排列上限與下限分別為 8 與 6.5。最近一波走勢從 6.5 如何可更深入瞭解技術分析? 開始上漲,走勢穿越矩形排列上限 8,繼續挺進到 9。然後,價格從 9 回檔到 8,不久之後又向上攀升。這波漲勢發展一段距離之後,回檔低點 8 將構成小型底部。這個時候,我們可以根據最近的兩個轉折低點,也就是 6.5 和 8,繪製第一條上升趨勢線;這條直線向上傾斜,成為小型的上升趨勢線。我們可以使用鉛筆在走勢圖上輕輕繪製這條趨勢線,並向右延伸一個星期左右。(如果讀者實際在圖形紙上繪製,將會更容易理解這個例子。)
前述小型趨勢線的壽命可能只有兩個星期,而且很可能因為太過陡峭而無法長期維持。現在,假設價格突破該趨勢線之後,進入相當嚴重的修正並出現一系列下跌波動,價格退回到當初矩形排列上限 8。(根據前一章所述的支撐與壓力概念,這裡是主要「買點」。)假設後續發展符合常態,價格通常不會在 8 附近徘徊太久,而且很快就會出現另一波上漲走勢。所以,回檔走勢一旦成功測試底部 8 的支撐力道,我們就可以繪製一條新的上升趨勢線,銜接最初起漲低點 6.5,以及最近形成的新低點 8,這或許是中期上升趨勢線。這條趨勢線可能在未來幾個星期之內都不會被跌破,甚至可以持續發揮功能長達好幾個月,直到中期漲勢做頭為止。